前言
距离高考大约一个多月的时候,开始报名强基计划。
综合各学校、各专业以及我的倾向,最终选定了 USTC。我对 USTC 最初的好感来自于很帅的名字,在我眼里仅次于 THU;其次是在人工智能我喜欢的方向上 USTC 有先进的研究;最后是听说 USTC 的学生浓度都…比较有生活(
虽然对我来说难度很高,能接受的专业也仅有一个,但抱着“文化考得上的大学不值得我读十年”以及出于中大的保底情况,所以还是选择了这一所我好感度很高、可以说比较向往的学校,尽管是冲全广东只招一个人的专业且不接受调剂。
尽管合肥目前给我的印象其实不是很好,相比深圳确实没有那么舒适和现代化,但还是选择相信 USTC。
实际上现在并不知道未来会如何,落榜的可能性远大于录取,并且在一个相对没那么喜欢的城市待十年对我来说也很难直接接受。USTC 的强基会锁档,出分前完成所有流程,然而我只要在笔试、面试、高考之中任意一个爆炸就会直接离场。
我尽力去尝试,不管结果如何,我相信以我自己的能力,大学过后都能走到我应该的结局。
笔试
2025 年的笔试是在 6 月 15 日,我 14 日上午从深圳宝安机场出发飞抵合肥。
下午去东校区踩点,不知道东校区是不是本校区,但是这个大门感觉还是比较…低调。但附近配套感觉除了“科气”十足以外并不称得上舒适,可能比起出校门,选择点外卖会更科学一点。
踩完点之后去附近的南七天地逛了一下,以为是很大的超商,可能是我去的时间不对,去的时候人很少而且很多很多店铺都没开,感觉还是有些失望。什么吃的也没买到就出去了,在旁边另一个商场逛了一下发现不卖吃的,只好打道回府。顺带一提,那里的地下通道是真的有些…不合格。
最后发现反而走到酒店附近才找到吸引我进去吃的店,后来我才注意到原来我酒店那条道叫做美食街。
晚上继续复习,复习的主要是物理,因为以为会考竞赛知识点,所以这三天临时补了很多。然后看了一下物理数学近两年的真题找找感觉,就结束复习了。可能是因为我已经考过一次 SUSTech 的机试(其实被我当 USTC 笔试的模拟赛打了)
第二天一早就起来,然后提前了一些出发,也提前了一些到考场。什么,人怎么这么多。
进考场之后,监考老师提醒我们 17 号查成绩,21 号面试,注意消息。等了半个小时后就开考了,大致流程应该在尽量模仿高考,但不时露馅。
先考 100 分钟数学,提前七八分钟拿到卷子开始浏览题目,有十道填空和两道大题。我从第一道题开始看,看了一会有思路了就往下过,一直过到了第七八题才打开考铃,也就是说还没打铃我就已经会做七八道题了,芜湖起飞。
考前想的思路大部分都是对的,最终都得到了答案,虽然有些题我不记得我的答案是多少,后续对答案也对不了,但我觉得应该是没问题。不会的题有两道,一道是球盒的期望问题,可以写出式子但化简时无从下手,最后蒙了答案但是错了;另一道是奇怪数列吧好像,有 sigma 和一个一九九几年的数字的题,一开始的思路错了,后面发现不会做于是等到考试快结束的时候感觉回来列了前三个找规律,但因为时间不够,第三个没算出来,又忘了第一个,所以找了个很错的规律,打铃之后才发现存在规律,当时很遗憾,后面发现那个规律也只有前三个是对的,释怀了,不会就是不会。
值得一提的是我很喜欢斐波那契数列那道题,虽然被学 OI 出身的我读完题后就感觉到了很浓的递推味然后秒了,但那道题的设题方式确实很新颖很有创意。
大题的话,第一道大题是复数大题,最后应该会变成数论,我数论都是从 OI 学的,做不来,跳。第二道大题发现讨论就可以了,咔咔写,但是脑子有点点转不动所以写的比较慢,挺久才写完,在这里应该浪费了不少时间。
10 分钟休息过后又是 100 分钟的物理,我不想评价,没考太多竞赛但一点也不简单,而且还有多选题,可恶。我感觉我最有把握的题是多选最后一道,虽然那道题题面有误,能量标错了,但是不影响答案。其他的题基本连蒙带猜,大题也根本写不动,把能理解的写了就结束了。
后来听说物理好像不答不加也不扣分,但答错还要倒扣一分,我当时没注意看。我只一直盯着多选题里面那个“可能有多个答案“的”可能“然后在想他会不会在多选题里出单选题。
考完之后有一种解放感,去找女朋友玩了好久。17 号从早上开始时不时刷新,最终是晚上在女朋友家刚吃完饭已刷新看到我入围面试,蛮开心的。
数学 70 分,满分 100 的这个难度能考到这个分数我还是相当满意了,也就是说我写的大部分都是对的。物理 34,意料之中。笔试总分 104,入围线 70,那我岂不是不用考物理也能入围。
毕竟我学过 MO 和 IO 但没学过 PhiO,所以我觉得这样的分数还是意料之中的。不知道这个入围线能不能参考,但按照往年的分数线,其实感觉 104 分竞争力不是很大,也同样是淘汰边缘了感觉。
不过我听说我的竞赛奖在面试环节可以加分,希望如此。好好准备面试,等到出分后就知道结局啦!
话说看知乎,之前强基有礼物,今年怎么没有?是要等到面试才有嘛,期待一波。
面试
没有礼物,可恶,为什么今年没有,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21 号上午面试,我 20 号上午面试完 SUSTech 直接前往机场飞到合肥。
上午应该都是第一类考生,大概有两个考场,每个考场约 108 个人,分为三轮,每轮三组,每组 12 个人。
大概面试流程:12 个人分为甲乙两组,先五分钟阅读和讨论材料 A 及问题,然后 1-6 号轮流发言,接着 12-7 号轮流对前面同学的发言提出问题,发言都是两分钟,然后再给五分钟阅读和讨论材料 B 及问题,然后 7-12 号轮流发言,6-1 号轮流提出问题,也都是两分钟。
材料 A 与 B 印在同一张纸的正反两面,另给了两张白纸可供记录,需自己带笔。不能提及自己身份和高中,所以当然不需要自我介绍。
今年我的面试真题两则都是科大今年的创新成果,材料 A 是可用于抓握复杂或微小物体的对数螺旋软体触手,材料 B 是利用谐波衰减速度不同以及拍频效应来减少纳米波雷达的心跳谐波监测受到呼吸谐波的干扰,问题大致都是些有关专业、进行联想、推理原因、探索应用之类的。
个人认为提前押材料并没有意义,因为考场给出的材料基本都有具体的点,还是要依据具体问题和材料原文去回答,像我这次材料 A 早在很久之前在 b 站发布视频的时候我就有看过,但个人感觉除了稳定信心以外没有实际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是提出问题的一方,有必要认真先前发言的同学的内容(包括对方和己方),这样你才有针对性的回答,或者在合适的时候提到哪个同学发言的哪个内容,告诉老师你认真听别人发言了;如果你是回答问题的一方,一定要在讨论阶段和大家分配好每个人的角色,比如四个问题六个人怎么分配,可能一个问题里有两个小问要不要拆开来回答,或者需不需要一个人负责补充或总结,最好是在准备阶段简单记录下自己的发言要点,然后也可以记录一下前面同学的发言,听发言的时候也可以思考一下别人的问题,在自己发言的时候可以提出补充。
个人觉得,发言的时候客套话(老师好同学好谢谢之类的)适量就好,但是重要的是发言流畅,有逻辑性。可以说慢一点,但是嘴巴最好不要停,脑子暂时跟不上的时候就随便塞一些有逻辑的空话进去(考虑到技术可行性、考虑到实际情况、根据前面同学发言、根据材料之类的),另外说话应该谦虚友善一些,毕竟这不是辩论只是小组讨论,应该使用“我认同对方同学的观点,但我觉得还可以考虑”、”对方同学的角度很好,我可以补充“、”我认为/我觉得/我的看法是“、”对方同学的考虑有一定合理性,但我有别的看法“、”对方同学的看法可能…,我们不妨…“之类的语言,要避免使用强烈的否定甚至攻击对方。一定要知道不是在辩论,只是小组讨论,让你提出问题不是和对方辩论,对方发言没问题或者很好的部分应该要认同对方观点甚至可以帮对方补充。
理论上非金银牌的竞赛获奖的加分会在面试分数中有所体现,但这只是理论。面试不会提前出分,会在高考出分后直接与综合成绩一并公布,并在高考出分几天后公布各省各专业录取线以及可以录取情况查询方法。有一说一,强基招那么少人,应该基本每个省都是每个专业只招一个人,这个公布录取线基本就是公布录取的人的综合分了吧。
这个综合分其实很不好估,往年录取分数线参考意义也不大,因为综合分的三个部分中面试成绩你不知道,而笔试和高考每年难度都不同,尽管相对排名可能不变,但在综合分中的参与得分情况就会不同,所以具体分数线无法比较。
个人感觉发挥的还不错。笔试+面试的两分就顶高考一分了,希望我的省一可以给面试多加点分,这样可以补一补笔试和高考的漏分,别白学三年竞赛。
虽然其实录取概率极小,但不管结果怎么样我都已经尽力了,rp++ 吧。
出分
高考分实在有些炸裂,无缘 USTC 了。
结果
未录取,但是也不算太遗憾吧。除了这次没有礼物。
面试分 55.5。
综合分相差的有点多,约等于三十分高考,或是六十分校测。
就算我发挥好了也考不到这么高,这么看来爆炸的其实不只有高考,基本是全炸,所以也就不遗憾了。虽然是三年以来很喜欢的学校,但倒也称不上梦想吧,无非就是好感比 SYSU 高一点所以挣扎了一下罢了。
过段时间还会写 SYSU 综评游记。
顺带一提,填这个志愿是真的烦。
附录
依稀记得报考 USTC 羟基前看了一篇往年学长的知乎文章,与我的结局十分类似。
参考文献
版权信息
本文原载于 reincarnatey.net,遵循 CC BY-NC-SA 4.0 协议,复制请保留原文出处。